•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文体 > 正文

《泰兴民俗风情》

2010-01-28 来源:泰兴网 浏览次数:

抱 愧 的 耕 樵
刘鹏旋


    抱着一种愧疚的心情,淌过生活、走着人生的,我只见过耕樵。

    耕樵的名字很有趣,乳名原为根桥,中有“典故”,当年庄上人秉承老风俗,送桥桩撂在他父母床上,寓意一种愿景,生儿子有根;待有了点文化,便感到名字的直白和粗俗,遂更名为庚乔,愿高寿长庚;几年前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感悟着人生的苦乐,恰如耕人柴夫,才又易名为耕樵,恰是一种回归。

    第一次让耕樵愧疚是在早年,举国正闹自然灾害。

    1962年元宵晨起,母亲眼看米坛空空,去了自留田挖回半篮子胡萝卜,正忙着凑合一家的早饭,却倒在灶前再没有起来。这让耕樵刻骨铭心的愧疚:母亲没有病却死了,自己已是上着初二的男儿,却不能为母亲分担饥寒。耕樵辍学了。为了这份愧疚,也为不再愧疚,耕樵决定辍学的。

    那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是耕樵记忆中的难忘。踏着二十四个时节的节拍:耕田耙地、播种施肥、推车挑担、收割打场,十八般农家活计一一过招,摸摸肩厚了腰硬了是为负重,看看手粗了茧厚了得以耐劳。淌过二十四小时的每一天:眼睛一睁出脚就忙,走走田埂,跑跑沟头,一路拾着的是大粪,擦肩而过的是景色;中午放工满田里忙乎,弯腰磕头,寻寻觅觅,一路挑着的是野菜,肚里唱着的是“空城”;夏日的午夜格外忙碌,手提马灯,背负笼子,游走于田头沟边,捉到田鸡剥皮,抓住癞宝刮浆,待到上街换成票子,便得一时的心花怒放。

    抱着愧疚的人最难熬守的是夜。乡村的夜沉寂寂、黑压压的,守着老屋那盏油灯的是一颗愧疚的心。耕樵因愧疚而辍学的,又因辍学愧疚着,唯一能排解愧疚的只有读书。那个文化比物质还要匮乏的年代,公开可读到的是充斥着“狂热”色彩的报刊,只是嚼得虽多而噎得却少;暗自咀嚼的,是供着批判孔孟之道的“反面教材”,虽是只言片语,倒是有滋有味,体味多多;寻觅可得的是流传于民间的古籍、抄本、唱书,谈不上挑肥拣瘦,图个有得。那回向庄上一老者偷偷借到一本蝇头小楷手抄本《石头记》,一口气连看三遍,仿佛一席盛宴的享受,体味了一回无以言状的快活。

    “书中自有‘红烧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金石之言虽说那时受到批判,其实,腹中有点文墨的人总能少挨劳苦,耕樵倒是沾了不菲的便宜。那年月,上河工是乡里男人们躲不过的“苦役”:头上顶星星,脚下踩霜冻,肩头磨破皮,手心长血泡。那红旗飘飘、喇叭声声、号子阵阵的工地,唯有耕樵是个“文化工”,写写宣传稿,出出“批判”栏,还美其名为“光荣任务”。凭着能说会道,又善吹拉弹唱,耕樵当上大队宣传队队长,存心露上一手,大着胆排演起京剧《沙家浜》来,刁德一自己当仁不让,拉上队长的儿子,送上一个刁小三的角色。不言而喻,宣传队是按整劳力记工分的。一个顺水人情,竟得了意外回报,次年被队里推荐当了民办教师,虽说是记工分的待遇,总算从泥巴里滚过来了。

    愧疚着度过那段“苦行僧”的日子,耕樵越发珍惜并不起眼又很满足的教书匠活计,默默地钻研,暗暗地发力,频频地展示,不久摘掉了“民办”二字转了正式,那年乡里人手紧,竟被看中,借去当了代理的文书、代理的秘书、代理的文化站长,被人笑称“三代”干部。也许命运就是机会,因有过当教师的经历,又做着“三代”干部,乡镇体制改革时当上了文教助理。此时的耕樵,踌躇满志,有了理由不再愧疚。

    秋学期开学前的教师大会,是耕樵走马上任后第一次做报告,从讲台上面对学生,到主席台上面对往日的同仁,麦克风前他的声音显然带着激动。台下寂静了好一阵子,渐渐地有了交头接耳细语的,摇头迷眼淡笑的,静坐晃着身子的,起身离开座位的,让耕樵莫名着,顿失台下寂静时的那种庄严和激情。散会时,一片嘈杂声中隐隐听到有人议论:“原来是个别字先生。”耕樵默默地陷入沉思,浅浅地露着愧容,反倒觉得心里涌着的这份愧疚俨然是一滴催化剂。回到家里,耕樵坦然着对老婆说:“人家笑我别字先生,真的一点不假,欠学欠学。”说完便躲进了书房。这一躲便再没有出来,夜夜与三千多册藏书为伴。那天,耕樵又对老婆说:“有得好吃的你想着我,做到活计你譬如没得我。”逗得老婆朗朗着笑至今日。

    耕樵这个人真的会愧疚。那天,从助理位置上退了下来,又在找着愧疚的理由,自己问自己:“混至今日,拿什么留给儿孙们?”遂又躲进书房,真的舍得,花四年时间,工工整整地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抄了一遍,装帧得很是精致,扉页上题了自序,感言三千有余,有一句让人发笑:“宝楷甚佳,亦请多多表扬。”那天,接到一位书法家的电话,托我找一本耕樵编著的《泰兴方言熟语拾零》。

    走进耕樵的书房,桌上厚厚的一叠《泰兴民俗风情》文稿,一百四十五篇,二百六十三页,刚刚出笼,墨香四溢。那些文字,来自乡间的老农,来自久远的传承,来自笔者的感悟,是捡拾的、探寻的属于这方土地的文化,淳朴而显美丽,说不清它归属何种文体,就像铺作小径的碎石,但它于心无愧,让人看到它的硬实和明亮。于是,我豁然开朗。愧疚之心原来是一种生命的动力,懂得愧疚的人,有着无须愧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