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八节篇
六 月 六 进入农历六月,就酷暑难当了。“六月六,洗白肉”这句民谚,道出了人们进入盛暑后,就要每天沐浴,消除汗渍污垢,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 相传六月初六在古代称为天贶(音况,赐赠之意)节,这一天人人都是要洗个澡的。据说这天洗了澡,一夏天就可以不生疮疖了。有的庄户人家甚至还给猫儿狗儿也沐浴一遍,把牛儿猪儿也洗刷一下,以避瘟疫。人们利用老天恩赐的烈日曝晒过的水洗澡,利用太阳能杀菌消毒,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六月六不光是“洗白肉”,其内涵还是蛮丰富的。例如“六月六,晒红绿”。进入六月,时值酷热的“伏天”,民间就有了“晒伏”的习俗。所谓晒伏,就是刚刚过了梅雨天之后,家家户户将藏在柜内箱底的红红绿绿的多色衣服,在六月六拿出来让骄阳曝晒,防霉防蛀,消毒去味。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江北地带,遇上暴雨,淋湿了龙袍,乾隆只好脱下来让太阳晒,这天正好是六月初六。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晒红绿的时候,还顺便带上句“晒龙袍”,想沾上皇帝老儿一点光。“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又是民间的一大习俗。农历六月六以后,昼长夜短,农事繁忙,体力消耗很大,所以每天都要加吃“晚茶”(中晚餐之间的小餐),焦屑是晚茶的最方便最实在的食品。焦屑是将麦子炒熟后磨成的粉,也有直接用麦粉炒的,加入开水、少量的糖,调和后直接食用,既方便又健饥。一般情况,从六月开始,农家就开始炒焦屑了。直至“吃了重阳糕,就把晚茶撂”,到次年六月再来。六月六也是书香子弟晒书的日子。传说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六月初六这一天,不小心将经书失落水中,捞起来晒干了,方得保存下来。从此寺院每逢六月六,都要将经书翻检曝晒,这种习惯代代相传,不过不一定限于六月初六而已了。其实,书是不能晒的,特别是一些珍藏价值高的书,晒了以后纸张会变脆,影响其寿命。 六月初六,泰兴民间的少女少妇晚上都要摘取墙脚院内的烹角花(凤仙花)瓣、叶,将其捣烂,加上少许明矾,包在手指甲上。第二天一早,将指头洗净,十个指甲,鲜红透亮,长期不褪色,倒有一种闺中雅趣。现今六月六的一些习俗在人们心中早已淡化,但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等许多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