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喜庆篇
新娘子房,亮堂堂 男方“送日子”之后,双方紧锣密鼓,更加忙碌。“送日子”,顾名思义,就是男方将择定的娶亲的日子送给女方,一来女方能更好地做准备,二来诸亲六眷也有个数,到时候松松腰包,登门道喜。这个日子不可以随便定,必须精心挑选,民间多半是请“瞎先生”按天干地支五行来推算,日子肯定是逢双,逢六(禄)居多。“良辰吉日”、“黄道吉日”,人们特别相信。真选上个“好日子”,说不定会碰上个“撞门喜”呢。送日子的隔日家(前一天)晚上,要把媒人请到家“朝南坐”,请她们凡事多多打打圆场,如有缺礼之处,还望亲家多多包涵,千万不要执崩。好日就要到了,大家总要呵呵喜喜的。这媒人呢,吃得好,说得好,你只要客客气气,让她酒足饭饱,还有什么不好商议的?你就等着把大红“囍”字贴起来吧! 男家门里屋外新贴上的对子、喜笺、福字,红堂堂的,贴得最多的是“红双喜”。据说这个“红双喜”是王安石的杰作。北宋时的王安石,23岁那年赶考路过马家镇,偶见马员外门口的走马灯上有半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想,这是要人对出下联,但为了赶路,他只默默记在心里。到了京城,他考试非常顺利,以敏捷的才思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主考大人见他才华横溢,挥笔潇洒,便指着门口的飞虎旗出了一副上联要他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一听,与马家镇走马灯上的正是一对,便立即念出“走马灯,……”,主考大人极为赞赏。王安石在返回的路上,又经过马员外家门口,心想真要去拜望一番。于是登门通报,马员外让他对联,他立即脱口而出,马员外喜出望外,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原来这走马灯上的对联是小姐为选婿而设的。正当一对新人拜堂之时,大门口又传来王安石金榜题名的佳音,喜得马员外重开酒宴,热烈祝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真是喜上加喜,王安石提起笔来,在原来的单喜旁边又加了一个喜字,成了“红双喜”。这就是人家结婚贴“囍”字的由来。 转眼“好日”到了。这一天,男方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首先是安排去拿嫁妆的陪同媒人吃早茶,打发他们去“拿家伙”。这里说一下,凡去拿嫁妆的人中,最好总是本家族的一个姓,叫“一心(姓)一意”,人手不够,可以增加,但是不能是三个姓氏的,三姓就是“三心二意”,娶媳妇可是天大的事,涉及到子孙后代接香火的来去,岂能“三心二意”?所以必须交代一下。鞭炮一响,媒人就带着人儿马儿一浪趟上路———到女方去拿嫁妆了。 女方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各种嫁妆就绪。“好日”的清晨,便井井有条,搬到门外场院,从木制家俱到篾器家伙,从生活用品到化妆用物,统统贴上红纸,等候“发”往男家。这儿说“发”是准确的:“发”指女家“大发”,另外是“发”给男家的,不是“送”的,送上门的杲昃不值钱,故称为“发”。在“发”之前,有一条不可忘记,在马桶里要放上筷子、枣子、桂圆、银杏和七只鸡蛋。马桶又叫“子孙桶”,放上这些东西,就预示着“快生儿子”、“早生贵子”、“贵中状元”、“七子团圆”,这些由细心的“全福奶奶”负责,不会有差错。 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也是张扬炫耀自家的极好机会。鞭炮大作,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男方拿嫁妆的一到,媒人先打招呼,男方的首领发红包,打招呼,什么“紫铜钱”、“开箱钱”、“马盖子钱”等等,五花八门,如不给“足”,那是不会给你锁上的钥匙、马桶上的盖子等等关键的东西。经过一番拉锯式的较量,大家欢欢喜喜吃茶,鞭炮响起来,上路。一路上,推的、挑的、拉的,大红大绿的被盖,铮光闪亮的家俱,浩浩荡荡,逢到人多之处,进庄之前,总要放鞭炮,大肆张扬,招摇过市,引来无数目光。特别是那些少妇、大姑娘们更是目不转睛,评头评足,啧啧有声。 在鞭炮声中,拿家伙的人回到了男方,于是“全福奶奶”忙起来了。全福奶奶必须是夫妇双全、子孙满堂的女性,且口齿伶俐,能即景发挥,口彩相连,既取悦于新婚之家,又烘托了喜庆气氛。一会儿,搬的搬、扛的扛、搀的搀、铺的铺,把个新房打扮得花花绿绿,闪光耀眼。特别是新床上,层层叠叠的大红彩缎被子,绣着彩花的帐帘子、门帘、床帏,横放于被子上的两端绣着“鸳鸯戏水”的大枕头尤为引人注目;一张八仙桌子置放于新房当中,桌上请了一对龙凤花烛,中间摆着“万年青”;梳桩台上纷繁复杂,花粉香脂成双成对排列;靠墙的衣橱、柜箱有序摆放,每个上面都贴上了红双喜。新郎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来“检查工作”,眼睛都看花了,笑得嘴都合不拢。顺便交待一下,“万年青”也算陪嫁物,因为它是一种四季常青、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极易生长。女方选上一株茁壮的万年青连根挖起,用红布(纸)裹好,随嫁妆到男方以表示新娘子愿自己与万年青一样,到了夫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不败谢,同时表示对爱的忠贞,永不变心。第二天,由新郎栽入土中,以示夫妻同心,祝福婚姻美满,万年长青。所以在泰兴,万年青作为陪嫁物必不可少。 新娘子房又称“洞房”,这有一个说处。当年秦始皇的阿房宫中有一个美女,人称三姑娘。她不甘寂寞,在一个漆黑之夜,乘守卫不备,逃离了阿房宫,直奔东方来到了华山。在深山老林里吃野果喝山泉,过着虽说艰难却很自在的日子。有个叫沈博的书生为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灾难,隐居到了华山。一天沈博和三姑娘意外相遇,互相倾吐了不幸遭遇,患难相交,遂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为夫妻。有一天,她们发现一块大青石下有一个可以容纳两个人的山洞,于是就在洞中安了家。生活虽甚困苦却自由甜蜜。他们把这深山中的小家取了个形象而有趣的名字叫“洞房”。这个饱含辛酸苦难、象征甜美幸福、夫妻恩爱的“洞房”称谓便流传了下来,成为新娘子房的代称。洞房意味着夫妇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为祝愿婚后和睦相处、福寿延年、子孙满堂,人们不仅把洞房装饰得喜气洋洋,还特别讲究各种摆设能体现出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寓意。有一首古老的仪式歌描写了新娘子房的气氛: 闹烘烘,喜洋洋,挂灯结彩红满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