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文体 > 正文

严振先与《玉如意》

2010-01-28 来源:泰兴网 浏览次数:
    严振先,字鹏飞,泰兴蒋华人。他从小酷爱学习,聪颖过人。16岁补贡生,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考取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工诗文,著有《南池文集》、《游吴草》等。他亦精通医学,为人看病,从不计较报酬。严振先幼年丧父,善事寡母。母亲生病后,夏夜他竟睡在帐外服侍,不避蚊虫叮咬。其母喜闻古事,他常将一些古文轶事和社会见闻说与寡母听,娓娓不倦。

    这一年,严振先携母赴京就职。母亲整天坐船,颇感寂寞,便要儿子为其散心,说:“儿啊,你喝的砚墨水多,就给娘说说故事吧。”于是严振先便给母亲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日复一日,不让母亲感到冷清。然而他腹中故事虽多,哪经得起一天讲几个?不多时就有了“青黄不接”的感觉。他想,故事总是人编出来的,我何不自己编故事来说给母亲听呢。于是他就根据泰兴本地风光、民间传闻,采用艺术手法,晚上编,白天讲,一路编完讲妥,船也到了京城。后来他将这些故事编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说唱本《玉如意》。

    《玉如意》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说唱本,叙述了邬府长女云英嫌贫赖婚,次女琼英顺命代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婚姻故事。书中反映了封建社会宦海浮沉、家庭兴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真实情况。其艺术特色,不仅表现在构思的新巧、想象的丰富,而且还在于他紧紧抓住姐妹易嫁的感情变化,并通过有关内容的生动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清官、淑女的善良行为,强烈地谴责了赃官、负心汉的丑恶行径,给人们留下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深刻印象,泰兴人民因之称《玉如意》是一篇“劝世文”。据说这个故事取材于本县殷家庄某富户的事,所以泰兴有“黄桥人不唱《扒抢记》,殷家庄不唱《玉如意》”的说法。

    《玉如意》问世200多年来,在江浙地区,特别是在泰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唱词以七言为主,琅琅上口,识字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语言生动活泼,明白如话,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特别是纯熟地运用了大量方言熟语,使泰兴人倍感亲切。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准确运用泰兴方言熟语最多的文学作品,为保留和传播泰兴的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朱东润先生还将其译成英文,介绍给国外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