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涉及有关人文、珍木
夫子庙或称“儒学”、“文庙”和“学宫”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56年)。元初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清代重修,解放后1953年改建为烈士堂。夫子庙东西夹水,南临大街,隔街又面水,且腰有带水沟通东西。大门过去为拱形门,两侧各蹲一大石狮,距石狮约两米处,对称地设立两条石碑,镌刻着“文武百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对路正对门是一三门塔式飞檐,木质牌楼,中央横书《金声玉振》。东桥名“文德桥”(今烈士东桥),西桥名“武定桥”(今烈士西桥),桥内各夹一坊,东名“礼门”、西名“义路”,民国年间拆去。正南围环半圆形月池,名“鲲化池”俗称“砚池”,因形似长方砚而得名,(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环池为长方板形青石板,各镌有各式图案,因年深月久均已磨平。两石板间,隔一方柱形石甃,有的顶端镌成桃形,据说有桃石是七十二柱,象征七十二贤,并对称地隔同数没有桃的方顶石柱,环围半圆拱背及弦,建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可惜每个桃形的桃尖,好似被凿去那样,留下不规则的偷凿痕迹。由这样却留下一些美丽神彩的传说,其中之一,七十二个桃柱是安排了泰兴要出七十二个状元,也可能当时建筑者有这种愿望,因而作为人的意志的安排,为邻县所嫉妒。组织一批人深夜来偷凿,即将凿完时,魁星楼中魁星出现,只脚独立在魁星楼阁标上,只手执朱笔,笔端发出耀眼的光彩,只手执方斗,同样发光,身披金色毛,如猿一般的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他们。这批人吓慌了,忙扔下手中工具四下逃命,其中有一胆大者回首喝道:“毛贼!”当魁星目光射了他一下,却又喝道:“还要张呢!”魁星闻听,即窜进阁内不见了。这时,东方已发白,这批人匆匆地丢下仅凿了几凿而没有凿完的几个就逃走了。由于这“毛贼”和“张”仅使泰兴出了茅(毛)翟(贼)和张三姓最突出的人物,这真是无稽之谈。茅忠愍公名字大方(《明史》字大芳)以字行,泰兴镇人(住宅即今电影院南宿舍区)。父名子刚为元代海宁州尹,得家学传授,愽学能诗文,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召对策,得到明太祖满意,升为秦王户长史(太子教师、秘书),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擢右副都御史,兼吏部右侍郞。 燕王(即明成祖)称帝后,捕茅至北京,不屈死,子顺童,道寿皆死,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幼子文生亦坐诛,另一子为家人匿居别县,历久才归宗复姓。妻张氏没入教坊而死,仆人投井殉节(故称“义井”后赠左都御史,谥“忠愍”。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提学御史萧,令知县彭祥以茅原住宅建茅公祠祀于县,著有《希董堂集》五卷,《文成集》一卷《明史》有传。 翟伯恒字保之,号东泉,泰兴城区北草巷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累升福建监察御史,刑、礼、工三科给事中,分巡福建延建邰道。卒年62岁,南通张謇为文表其墓。 “张”射影张珹、羽、等人。 张珹字世连父忠累官工部员外郎,祖居泰兴城内包家巷人,珹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9年)召为中书舍人。 张羽字凤举,明弘治九年(公元1469年)进士,后江西道监察御史上书弹劾刘瑾,正直之声震惊朝野。 张(习习+惠)字鹄举,张羽弟,正德九年进士(公元1514年)授户部、礼部主事。不久患病告归,倭寇入侵扬州致书巡抚郑晓批准筑城。 张家山(在现如泰运河北岸公路管理站外)原是祖父张政的坟墓,当先是选择了这块“龙地”,据说葬下子孙要做皇帝。这块地原是张家农活场地,有三间瓦屋,供干活人们住宿的。就在这中间一间略偏西处就是“龙穴”中心,根据阴阳先生把棺木移搁在龙地中心,斜向东北,取经余家庙桥(商家井东)流向西南的水。买来一对童男童女殉葬,连夜把屋子用土埋没说是“长”出来的一座山。这事如把皇帝知道是大逆不道,便在北门、东门外各地设有衣冠塚,同样设有石仲石马,所以泰兴境内张家坟特别多。 据说阴阳先生当测定真龙穴后他就要立即双目失明,张家预先保证承担赡养终生,久则也就松淡了。一天晚上,送来刚熨好的老母鸡,先生嗅到香味,忙拿起碗筷吃肉嚼骨连汤也吃个光,事后得知是只掉在粪坑内淹死的鸡,便伺机“破法”。 正在这当儿,听得说老东家在世养了一只几十年的大黑狗,自出葬后夜里再也听不到它的叫吠,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每到天亮后才见到摇尾回家,天一黑又不知去向,变成“吃饭不管事”了。主人听到也发出怨言。先生听得在旁插话说:“这就杀掉算了,这样好皮还值几个钱呢!”主人也不加阻止,就让下人杀了,这一来,私葬龙穴的事透了“天”了。 原来这条黑狗,每到天黑便赶到张家山颠圈蛐一团睡大觉了。钦天监(主管天文历法的官)每晚总看到有一团乌云,伏盖着看不清是哪里,当狗杀死后,已散去乌云。清清爽爽一见到泰兴上空已透出“帝王之气”,即请命来泰兴观察。看到泰兴拱极门内,有一座拾级上下的大高石桥(在今荷花池菜场东土产公司后门南),下面潺潺流水来往船只,东西向穿过,正对着龙穴张家山,采取“日叩千个头”(即白天上下高桥的如向张家山叩头那样)“夜点万盏灯”(拱极门与高桥之间的50米处是沿街店铺,入夜各家灯火通明)。钦差连夜采取措施,在今大庆路南土产公司门口筑起一座约两丈高的平台,草草盖就三间“殿基”,又将原在泰山(即土山在现襟江小学后楼后)的东岳神塑抬来设在内暂称“东岳殿”即俗称“东岳天”。由于高台内屏拱极门南阻高桥,交通不便,便把拱极门连同街市向东移至今鼓楼北路大庆路南侧。并另砌一座高桥以通行人、通船只,把原来的高桥改建为三块石的平桥,索性把这段移去的土地归入东岳殿,让后人逐渐兴建起后来的东岳天。几十级的石阶上有高耸入云的一间飞檐大殿,东建“三茅殿”,西建“三霄殿”,大门仅北平桥三尺,环以围墙,内围广阔的广场。后来嘉靖年间建城也环入城内,大殿后檐墙犹突出城墙几尺,背向张家山。拱极门仍设为城门,即俗称之“北门”。这样张家山的龙穴就破去了。 当时张家的人听到消息后犹想负隅顽抗,连夜召集连同瞎先生在内的家族会议,结果采取先生的建议引水入穴使“龙”早日飞腾。即于次晨天亮集齐数十民伕在瞎先生的指挥下,在张家山脚北边缘挖一半圆的宽约一丈的水沟,引余家庙桥通向西,流经商井的水入穴。水还末沟通,山脚的沟已见底,却冒出似血般的红水来,即扶瞎先生下去,抓着手使他摸着红水,只见他在鼻头上嗅嗅,急用两手掌在红水中撸撸不断在自己两眼上洗洗。霎时,睁开眼重见天日,也不顾在场人的问询,爬上路甩开膀子走了。原来他用的脱身之计,挖断“龙脉”破了法用“血水”洗好眼睛。张氏子孙见破了法,也就打破了做皇帝的梦,索性亮出底牌,承认是祖坟,并增设石人石马。来泰兴的钦天监顺便把泰兴可能出皇帝的连同张家山共十八张龙地均设法破去了。难怪有些老太听得讲这段故事时,都发出感叹。有一老太说:“总怪泰兴人气量小,弄得个宝塔还没得顶,做不出大事。一个死屎鸡就撂掉它,值多少钱,一个狗子,能吃多少粮食?‘咯咱’好,把十八个皇帝送掉了!是不,哪轮到外国人来做皇帝。什么慈禧太后,黎元洪”。另一个老太抢着说:“还有十五师啦,把泰兴搞穷了”,听到的人无不大笑。 (十五师“指孙傅芳部十五师,来泰兴奸淫烧杀洗劫一空,留给泰兴民间极坏的印象) 关于凤皇天张家坟的传说,因为到了清末,这系张氏子孙已渐替零落,无人过问,且几成荒邱。又因葬立当时死者没有封诰,也就无石人石马,更不为引人注目。因而,知道它的传说的人很少很少。 凤皇天原有五株俱都是三人围的古白果树,东西并列,树对面是一幢座北面南红砖西式屋子,这就是本县第一所私立医院——延令医院。医院后对河即广福寺略西部。相传古时,凤皇天曾有凤皇集于这些白果树头,名“凤皇殿”,由于泰兴口语逐渐传为“凤皇天”,它的真正古名却与“天”相反,叫“凤皇地”。早在唐初尉迟恭驻泰兴时,著名天文地理学家袁天罡识出此地为“凤皇地”,如有人葬入正穴,将来子孙有三人官高爵显。经过了几百年,直至明朝,却很少有人过问这块地。张氏三兄弟的祖父,也是一个察看“风水地”的“行家”,也肯定了这块“宝地”。并且分析出:不仅依赖地,又要参与一个人为的因素,等了十多年,终于给他等着了。一天,有一个逃荒的难妇,携带着一个偻躯曲腰的约十三四岁的女孩登门求佣。张之祖父却又是一个擅于相面的人,一见这女孩立即把她们留下,并叫自己的老婆出去为子求婚,这个难妇当然满口承认,而家中没有一个不反对他的做法,那种家长制的社会里,也无可奈何。一年后儿子十八岁,女孩子已届十五岁,就给“圆房”,不久即生了张珹,奇怪的是女孩的腰稍直了一点,等到生下张羽时,腰更直了,只有微偻。不久张之祖父去世,也就遗命葬在这块宝地上,并且生前自己定下穴位,水向腾蛟阁北处一个水湾,因祖父没有官职,也就没有“墓标”,和一般的坟一样。后来又生了张 ,他母亲的腰已无异于常人,果然后来张氏兄弟三人俱是御史以上高官,并改张氏堂号为“三凤堂”。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事,或许因为张氏三兄弟俱为高官,便引此臆造出因人而符的超自然的传说。 鲲化池东南角,就是奎文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阁基很高,两层八角形总高十八米,上名“魁星楼”下为“文昌阁”,所以简称“奎文阁”。解放后,1953年、1979年两次重修。 学宫正门口,是三楹门室。穿过门堂约五六米处是一长麻条石架就的三楹石架坊,越过石坊,东中西三条青块石铺成的石径。每条石径两旁都夹有修剪平整的冬青。中央一条略宽,穿过朝圣桥,东西石径也各有一桥,三桥并列的拱形桥,桥面俱是青黑侧砖铺砌,两旁俱有桥栏,中央石栏最精而略大,桥也略高,东西桥对称一般无二。 穿过桥约二三十米处,即是大成门。大成门是三间堂屋,中间空出半间,外形恰似“凹”字,两扇约一米许的木质门,按一约八十公分高的,可上下的木槛,门外左右各设一直径近一米的大石鼓,据传说这石鼓却有这么的怪事。如在风和日清的上午敲西侧面阳一面,发出“嗡”的声音,东侧背阳面哑口无声;下午相反,敲东面阳面“嗡嗡”作响,西侧背阳面哑口无声。殷宝书老先生上午曾试过,确实如此,可惜下午未得机会,没有试过。根据物理音学家解释,这却符合科学,具体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可惜在1929年,国民党政府将大成门堂拆去,改建东西长条式面南面北俱是玻璃窗的阅览室时,这一由声学原理构成的石鼓不知处理到哪里去了。门堂外东西各有一拱形门,东为“风化门”,门内旁河边有一株举世稀有的树名“花梨”。花梨因叶形似梨,故名“花梨”,高约一米七八,腕径仅两庹,叶略比梨小,网状脉,脉成几何图案,叶内透明,阳光透射,在地上的投影,却点画分明,风吹影动,袅娜起舞。花似苿莉,色雅而不刺目,香郁且不触鼻。虽花不实,每逢盛夏,繁花密叶,芬芳袭人,其枝干亦疏密相间,曲折有姿,可惜亦在1929年,国民党改建阅览室时毁去,《光绪县志》中仍有图有记。 与花梨媲美的在泰兴县城中,还有娑萝树,同样是举世罕见的“珍木”。娑萝树相传月宫内仅有一株,戏剧《小放牛》中有:“天上娑萝王母娘娘栽”,地球上根本就没有。后来一个采果仙女不慎,坠落一粒种子,恰巧掉在凡间泰兴,因此就生长出这株“宝树”,这也是神话,世上娑萝树确实稀少这也是事实。据《县志稿》记载传说出自西域(今甘肃西新疆一带),《光绪县志》记出自暹逻,国内存留极少,元代就传入泰兴,如何来泰已无查考“为何氏宝之”。树址在今育红幼儿园东对门老税务所内,何氏大门堂东是一个小天井,此树就在天井东边缘对大门略偏南处,倚着进内庭院,圆拱门墙外,于1930年后,为一次雷电冰雹所毁。1938年还看到有一片残干连着根部遗留在墙角口。这残片似拱棱角如“山”,估计当年干径三人围,无表皮,皮黄似黄杨木而更黄,树极苍老,早已中空,内拱被雷电烧焦如炭,而显直线凸凹棱条。因欲搞清这棵树的根由,于1982年3月往访当时已八十高齡的高雪楼老先生(现已去世)。据他说:“树高数丈,毁倒后,树干担在内庭院三间房开间的院墙上,树梢及部分下半段,犹在两墙 外。叶似柞树略大,果实如杏而小,果皮深青色,熟时成淡紫色,产量亦 少,能治心病。” 现市政府新办公楼前,西一颗珍叶黄杨木树,传说岳飞手栽,至今枝叶茂盛,政府加以保护。 大成门入内即四合庭院,面南即大成殿(现烈士堂)左右长条厢,均隔成相等开间的室子供当年生员们年课之所。大成殿前是一高出约五十公分的石块铺面平台,平台上殿前左右对称地各有一株古柏,《县志稿》称:“孔庙双柏。”干径数尺,高约三丈,苍翠参天,枝干奇拔,龙蟠凤舞,其中一株为冰雹纵削近半,尤为古峭。 大成殿与现在的烈士堂没有两样,仅是殿前按有格扇,过去是开敞的,中央神龛,内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左亚圣孟(轲)子之位”,右陪圣朱(熹)子之位,两侧是七十二贤位。殿外西有腰门入后院。围墙面西处,设一便门,门外是一三块条石平桥(即现大会堂桥前身),通县前街。依大成殿主轴线上,也是类似大成殿外形一样的大殿,即“明伦堂”。正中高悬着一块长方形的匾,上书三个斗大的字《明伦堂》。相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手迹。堂东“正心斋”,堂西“养正斋”。明伦堂后又是一个庭院,主轴线上又有一样宫殿式建筑名“崇圣殿”,殿中屏板上,有约一米见方的大魁字,为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手迹。相传南宋亡后,字迹就隐没了,待到明初,又自行现迹。殿东有仓圣祠,殿西有忠义孝悌祠相对称。 贯穿主轴线最后却是“尊经阁”,尊经阁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也是一般的朱柱画栋的宫殿式建筑。抗战前曾为县立城东女子小学礼堂,在1940年,由于倾仄,伪自治会建设科派人维修,仅在两侧各加一墙草草了事,钱入私囊,结果约于1944年左右倒塌。旧址即今之人民大会堂,建于1968年。其它明伦堂,崇圣殿,可能在抗战前夕就毁没。 尊经阁北即一大广场后,就是教谕,训导两署,后为城东女子小学校舍,遗址即今天大会堂后宿舍区。 《佛教协会》供稿
法轮塔
法轮塔原建于清康熙二年,无顶
今重修于1995年,增建塔顶可登临游览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