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禅师的传说
2010-01-28
来源:泰兴网 浏览次数:
大中小
曹 振尧
广福寺的伏虎禅师和隋唐法向禅师都曾是泰兴周边及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并尊为菩萨的高僧。禅师普度众生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千年经久不衰。2002年泰兴市有关部门在风景如画的仙鹤湾广福寺遗址洗钵池边,重塑了伏虎禅师的铜像。并整理重现洗钵池胜迹。
慧眼识珠 远在唐代,扬州府海陵县(泰州)济川镇延令村边有座广福寺,遗址在泰兴市县前街国际大酒店。建寺初年,一天方丈无意中听到两个香客在谈:“东乡莲子荡有个小孩能把碗钵像洗布袋似的翻来覆去的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莲花是佛门圣花,莲子荡边的事莫非与我佛门有缘?眼见为实,问明了去莲子荡的途径,第二天天不亮,方丈就匆匆的上了路。莲子荡离广福寺六十多里路程,中午时分赶到,眼前无边无际的荷叶像大片翠绿色的云层清香扑面。白色的、粉色的荷花争奇斗艳,令人满目生辉,真乃人间福地也。 有人将方丈领到孩子家门口,一个眉清目秀又聪明顽皮的小男孩被带到方丈面前,小孩饭后洗碗钵果如人们传说中的一样。与众不同是小孩的眉心有一颗天生的大朱砂红痣,十分醒目。孩子的父母笃信佛教,听说广福寺的方丈来接引小儿出家,很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也乐意,午后回广福寺,六十多里路小孩蹦蹦跳跳没有费事,这一路方丈也倍感神清气爽。 广福寺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小和尚,四乡八镇的乡亲都来看稀奇,小和尚很勤快,饭吃得很少,刷锅水淀一下当饭吃掉。一日三餐都把庙里的碗钵用竹篮背到庙后面的池塘里去洗,只见他将碗篮放在水里,用一根棍子反复在碗篮里捣搅,篮子里的碗钵像布袋一样翻来覆去、毫无损伤地被洗净,看到的人无不称奇。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在江苏泰兴、靖江等周边影响深远的禅师菩萨。
利益众生 大师十六剃度,在唐代剃度僧人须得到朝廷批准,一般只有在皇室有婚丧大典时才办理度僧的佛事,度僧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和严格的考试。一,问难。问俗家的情况、志向、学业概况;二,问戒。询问有关戒律的知识和实践方法;三,写议,出题答卷;四,诵经。分念诵和背诵。通过如此严格的考核,才能参与剃度大典。 剃度之后,师傅对他格外器重,尽其所有精心调教,小禅师聪慧过人、悟性超群,师傅每讲一句,他能悟得很透彻,而且举一反三。平时别的师兄认真诵经打坐悟禅,持戒守律,他却偷偷溜到寺外附近的孤老病残人家,帮助劳作,更令师兄们大为不解的是,有人见他晚上光着赤膊在殿外的大柳树下打坐。 一天师傅见他满面红肿,关切地问他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病了?小禅师回说“脸上是毒蚊子咬的”。“是不是晚上赤膊乘凉找来的烦恼?”师傅问。“回师傅话:弟子牢记师傅教诲,读经持戒,做明心见性的人,持利益众生的行,修普度众生的心。弟子每天晚上是赤膊在外喂蚊虫的,小蚊虫虽然不讨喜,它也是一条条生命。”“善哉,善哉。”师傅言罢,自为有这样的弟子高兴,立即亲自熬药帮他止痛消肿。 禅师菩萨肉身斋蚊虫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千古美谈。后来人们办忏请禅师菩萨施雨时,总忘不了在他头上插两根柳枝,以纪念他普度众生的这一段往事。 驱除虎患 当时济川东南江边,有座孤山,那里林木繁茂,常有獐鹿野兔出没。不知何时山中来了一只猛虎,经常夜间闯入人家,咬伤人畜,为害一方,一时间人心惶惶,乡民请来捕虎高手,奈何难寻其踪迹,消息传到广福寺,当晚月上树梢,禅师悄悄出了寺门,直奔孤山。二更时分已见到孤山的影子。 忽然树丛中刮起一阵腥风,飞沙走石,顺着风势,一只大虎长嘯一声,张牙舞爪恶狠狠地从山道上向禅师扑来,禅师不慌不忙,微微退了半步,站稳了脚步,顺手扯下一根路边的树枝,对着来势汹汹的虎头轻轻一点,只听得扑通一声,那大虫前腿跪在禅师面前,浑身发抖,像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的威风一扫而光。 “畜牲,不许在这里胡来。”禅师言毕飞身跨上虎背。 声响惊动了围虎的猎户,人们打着火把围过来,其中一人认出那骑虎的僧人是广福寺的禅师,众人跪下来谢禅师为地方除害,禅师转过身来向众人挥挥手,飞驰而去,有人说他使神通把老虎缩成小松鼠大,带进广福寺,终日养在衣袖里,有人说那虎本是伏虎罗汉的神虎找主人来了。 有一次禅师与师兄们同乘船去江南,船至江心船夫心生歹意,要增加船钱(渡费),全船的乘客都知道遇上了打水鸭子的强盗,又气愤又无奈,禅师站起来走到船家面前说:“我等僧人,无有钱财,送你一件东西作大家的船钱。”说毕从袖中抖出个松鼠大小的猫,十分可爱,谁知转眼之间竞变成一只白额大虎。船家吓得浑身发抖,面如土色,跪下来求饶。禅师一笑:“你以后再如此对待别的客人,我这老虎随时会来找你。”船家一再跪求:“今日大开眼界,菩萨在上,小人下次不敢,从此改恶从善。”众师兄见了大笑不已。这个故事也被同船的乘客带到大江南北,传给子孙后代。 舍身求雨 济川这块地方过去高沙田多,种庄稼靠天吃饭。有一年久旱无雨、赤地千里,眼见禾苗枯焦,庄稼有失收之险。大家议请广福寺搭壇求雨。可求了许多天滴雨未见。农历六月初二,禅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救度这一方众生,他义无返顾地披上袈裟,走上壇台,请壇主师傅壇下稍息,嘱执事的人在台下架满柴草,开始人们还不解是什么回事,当人们看到他拔下点燃的蜡烛丢向柴草堆时,台下的人惊呆了。他催同来台上执事的师兄赶快下去,可师兄面对大火毫无惧色,执意要与他同心协力共度众生,有得道师兄鼎力相助,当然是如虎添翼。此时柴草堆浓烟滚滚,直冲蓝天,并迅速结成大片乌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雷声震耳,闪电刺破了云层。壇台上的大火与雷电交相辉映,壇台中隐约传出的虎吼声震人心魄。风助火势,壇台在烈火中似张开大嘴的巨大的虎头,耍足了虎威之后,慢慢地合上大嘴,消失在灰烬之中。倾盆大雨终于从天而降,四乡八镇的人在雨中欢呼跳跃。在场的人眼睁睁地看着禅师和他的师兄在大火中烧成枯骨,都跪下来失声痛哭。 雨过天晴,壇台的灰烬中清烟冉冉上升,结成一朵形似两人戏虎的美丽祥云,那虎头虎尾时隐时现,僧衣的广袖和袈裟的衣角飞来变去,好似在大风中飘动。广福寺边河湾里飞出大群白鹤,争先恐后直冲蓝天,共护祥云,朝着彩虹的彼岸,缓缓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说禅师菩萨们驾鹤西去,不必悲伤。从此有了驾鹤西去的典故。为了怀念禅师赴汤蹈火救度众生的精神,后人把禅师洗钵的地方称为洗钵池。白鹤起飞的河湾称之为仙鹤湾,在禅师出生的莲子荡建起了伏虎禅师殿,塑师兄两人像供奉,后来遇到天旱无雨,人们就试把两人像抬出来供奉,居然每次都得喜雨。人们渐渐知道禅师菩萨有三分私雨。 法向禅师 据续高僧传记述:释法向。姓李。扬州海陵葛冈人。形长八尺。仪貌魁杰眉目秀异。立性威严言不妄发。足下有黑子圆净分明。相者曰。长为军将。仍有重名于天下也。年十六辞亲出家。即事精苦与人卓异。尼妪参礼未尝与言。戒行清净诵法华通。摄山栖霞寺恭禅师。住法后贤众所归仰。承名延致于寺侧立法华堂。行智者法华忏。向依法行。三七专注大获瑞应。知而不言。恭既入京向还江北。 海陵宁海二县。各延供养。隋末海陵大宁寺僧智喜。开房延入。于中静坐。昼卧惊起曰。火发。喜四出顾视了无。向曰。吾患耳妄闻耶。明日昼惊。如此三度遂东还宁海。去后李子通贼破县烧寺。如所告焉。大虫伤害日数十人。乃设禳灾大斋。忽有一虎入堂。搏一人将去。向逐后唤住何造次。今为檀越设斋。可放此人。依言即放。诸虎大集。以杖扣头为说法。于是相随远去。又欲往天台寻智者古迹。谓弟子曰。吾虽欲至天台而不达在江南一山中。西北望见一城。 及过江至江阴县。道俗留连于县东南山起寺。号曰定山。便经年稔。后天下渐安。又还海陵盐亭。百姓留之。有小孤山出地百仞。四面无草木。于前立寺名为正见。处之。 贞观四年冬初。谓门人曰。吾与汝别。近梦恶将不起矣。遂卧二十日。忽起索汤。盥浴剃发自辰至酉。面西而终。年七十八。将终谓弟子曰。吾愿以身施诸鸟兽。此无林木。食若不尽秽人眼目。可埋山西南。及依往埋。掘便值石。盘薄无由。又更试掘遂得一处。凹陷石上恰得容身。因厝中置塔其上。 向生常日投陀林野驯伏猛兽。观想西方口唱南无佛。不多说法。随缘一两句。有灾祥者令避。托以梦想所见。贞观二年。有常州人。往幽洲见一女人。问海陵向禅师健不。又问识耶。答不识。女以乌丝布头巾用寄向师。此人遇患经年不至。向预知之。每叹息那不至耶。人至江阴附头巾。与海陵人将至其处。乃令弟子逆之。恰至门首。 相值以巾付还,向得巾执玩。咨嗟裂破付弟子。人得一片。有不得者,贞观三年,天下大括义宁私度。不出者斩。闻此咸畏。得头巾者并依还俗。其不得者现今出家。其年大雪深数尺。告弟子曰。吾须新菜。弟子曰。雪深叵得。曰上山求之可有。如言上山数里至一树下皆是青菜。取之而返,预知皆如此也。 康熙县誌,泰兴县誌目录卷一 山川第五42页 孤山在马驮东沙,一峯特起,石壁苍然,其石上有伏虎禅师像。邑人遇旱,祷雨輙应,旧在北岸属泰兴,后沙岸善崩渐而沙连合其山去邑日远,明初遂割入靖江县属之常州府。 嘉庆县誌记载 僧法响。隋初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於广福寺。焚修精进事多神奇。爱惜米谷虽污秽中必拾取洁而食之。寺后有洗钵池,盖尝著灵跡。云邑有虎害。响设斋召虎。虎至弭伏不动。响杖其胫背。自是绝迹。唐初於济川镇南小孤山。建寺以居。涅槃后弟子造浮图葬之。名伏虎禅师祠。祷雨必应。后山垫於江。徒祠北岸。至今。徒祠於季家市西北名禅师殿。岁旱邑令每迎以祷雨。无不立应。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应天巡抚滕昭奏分江阴之马驮沙置靖江县,泰兴所辖孤山一带划入靖江之前,小孤山崩江,法响大师之灵塔危在旦夕,邑人将大师真身请出灵塔,移至莲子荡建禅师殿供奉,禅师殿原来的殿宇已兴废三次,新建的禅师殿开始只奉供法响大师真身,后肉身被靖江请去再不肯奉还(二00七年夏天靖江市佛协来人禅师殿谈到此事,说禅师菩萨的肉身解放后才被毁掉)两县边民几乎要为此引起讼争械斗。还是大师托梦众人,吃南朝的饭管北朝的事,重塑禅师像时鬼使神差,第一个塑得太年轻,众人觉得欠妥,第二次塑得虽神态专注,但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第三次塑成一老僧,像既塑成不能偏废,一齐供奉,老年的是孤山大德法响大师付坐中间,第二次塑的年长的人称二师付坐左边,年轻的三师付坐右边,他被人戏称为三疯子。大家都知道三疯子最厉害,施雨时疯落。一九四三年最后一次来泰兴施雨,只有三疯子肯出阵,请菩萨的人刚走到十里甸就下起暴雨,人们猜测这两位年轻一点的禅师,就是当年广福寺的跌名禅师,而嘉庆县誌上记述广福寺出家的法响原来投师摄山栖寺霞恭禅师。是法华天台宗传人,唐贞观四年与初建广福寺的唐光化二年相距260多年。 禅师菩萨僧法响, 续高僧传记周祥。 扬州海陵葛冈生, 仪貌魁杰言不妄。
出家拜师栖霞僧, 悟彻色空转法轮。
潜心笃志世间觉, 不生不灭正果成。
苏中弘法威名扬, 呼风唤雨非寻常。
普度众生千载传, 有求必应道义张。
天地实相本性空, 般若觉性人皆同。
舍弃为我行利他, 动念处事中道弘。
源远流长 禅师菩萨有三分私雨,在泰兴是家喻户晓,每逢久旱无雨,便抬请他出来。据早年见过请禅师菩萨的老人讲,请禅师菩萨来泰兴施雨,先要净土,全县四乡八镇大户小家婚丧喜庆一律不动荤,整个泰兴市面上不卖荤菜(鸡鸭鱼肉)包括饭店。所有泰兴人文武官员、士兵、百姓全部吃素。 民国十六年县(公元1925年)县知事翁翰中到任泰兴就遇上一个多月不下雨的夏旱,师爷指点他请禅师菩萨求雨。去禅师殿请菩萨的仪仗上午赶回泰兴,翁县长赤脚穿草鞋步行去东门外十里甸迎接,他是广东人,又新到任,不知道泰兴的风俗,问随从“请禅师菩萨吃荤还是吃素?”在他心中请菩萨净土的概念十分模糊,磕头时不知怎搞的,这翁县长竟将早上吃的三颗鸡蛋吐在大家面前。更不可思议的是,嚼碎了噎进肚里的鸡蛋此时竟变成整的,翁县长吓得面如土色,所有参加迎请菩萨的人都知道,请菩萨吃素马虎不得。 迎请菩萨(口传是去靖江孤山,实际上是去离孤山不远的宁界莲子荡伏虎禅师殿)的大队人马提罗香,执雨伞,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顶礼膜拜,虔诚相请。多达数千人,前面有跳脚的马夫开道,后边有马夫断后,队伍前后几里长。据禅师殿的老人回忆,民国十二年,泰兴县的知事翁燕翼亲自赤脚穿草鞋步行几十里来禅师殿迎请。民国二十六年被请进泰兴县城做忏施雨,县长朱雨峰亲书“泽润生民”“功德无量”匾额两块,高悬在禅师殿的大雄宝殿之上。人们记忆中最后一次是民国三十二年日伪时期(1943年),迎请菩萨的大队人马才走到东门外十里甸,突然间电闪雷鸣,乌风暴雨,骤然而至,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禅师菩萨呼风唤雨,果真灵验。禅师菩萨是旧泰兴求雨的第一雨神。莲子荡伏虎禅师殿上的对联是“仗我佛如来鞭懒龙而雨至,倚南海观音胜扁鹊之春回”。老百姓口传他是“太平年间出来行善,干旱时节鼎力施雨。”可见人们对禅师菩萨的评价之高。 每次全县求雨,办禅师忏时,禅师三师兄和老虎都被请到城隍庙。同时请小南海的赤脚观音菩萨,东门外东嶽大帝,龙王庙的四海龙王,全县的和尚、道士全部在城隍庙大殿外念经,此时不分僧道,同心协力,直至太平雨降。 禅师菩萨出会,街上家家户户都设香案烧香叩头,街面上抬菩萨的队伍有两处最难走,一是茶巷口,二是影墙口,也不知怎么搞的,走到这两个地方队伍就走不上前。有人认为茶巷口南就是龙王庙,靠龙王庙的地方略停是出于礼貌。影墙口南是广福寺,禅师到了家门口停一下,以表对故地的留念,也是情理之中的。
请菩萨时,如见他头上有汗,表明马上可以下雨,如头上没汗,就请他晒太阳,晒到脸上出汗为止。因为菩萨抬到哪里,雨下到哪里,各乡都争抢往自家庄上抬,所以禅师菩萨一被请出庙门,往往要好多天才能回来,出门时是毒晒的太阳,旱得水都喝不上,回来时都淋得不亦乐乎。 抬禅师菩萨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值得一提,菩萨出会一抬上肩,抬的人不由自主走起来歪歪撞撞,不是碰上路边的树,就是撞上庄头上的草堆,不管抬的人相约大家要规规矩矩走好,而那副诙谐幽默的形象就是改不了,年常日久,人们也习以为常,称之为撞禅师。 请禅师菩萨都能下雨,远近地方请去不肯还的事就经常发生。传说北宋初年,曾与南唐划江割踞,形成南北朝。南朝大旱,民不聊生,南朝佛教界久闻江北伏虎禅师菩萨有三分私雨普度众生。约了一班老僧,冒险驾船过江,请禅师菩萨去江南施雨,救度众生,守江的北宋官兵见确是一班老僧请佛,并不曾太为难他们,众僧先到广福寺,再去莲子荡。 外地来请菩萨是常有的事,主持怕这兵荒马乱年头有闪失,亲自随菩萨赴江南,轿仗行至江边,江面上西南风怒号,白浪滔天,舟渡不能行,众人望江兴叹,江南带班的和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江面上一张大芦席被巨浪推到众人面前,随行马夫跳起来说:“赶紧将菩萨的轿子抬上芦席。随行人员扶住轿杠,闭上眼睛,即可过江。”反正也没别的选择,众人将信将疑,依言而行。倾刻间烈日隐去,一般清凉自天而降,耳听得风声呼啸,胆大的人睁眼,只见迷雾茫茫蔽天遮日,片刻迷雾散尽烈日复现。轿仗随员奇迹般的飞达江南,菩萨一抬上岸,天角上开始起暴,喜雨从天而降。一路风雨使南朝人大开眼界。 雨过之后,本讲好送菩萨回江北,谁知一连许多天竟没人提送菩萨回家的事,每次查问都回说:“菩萨被外地请去了。”一天,主事的僧人来和禅师殿的主持陪不是:“让您在这儿耽误了许多天,此次多蒙菩萨神威,助我江南一片解了旱情,这些天菩萨一路风吹雨打,我江南众生内心不安,想给菩萨重新装金,请主持再耽误几天。” 数天以后,苏南的地方官员,各庙的高僧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装修一新菩萨送上了专船。
回家的主持当晚得了一梦,说菩萨在苏南被人换了,真身用针刺指心可见流血,主持吓了一身冷汗,醒来赶紧去大殿秉烛试看,菩萨指心哪里刺得出血来? 主持大吃一惊,瘫在大雄宝殿之上,牙关紧闭,不省人事,弟子们急尽快将他扶上禅床,灌水,捶背,忙了好一阵才醒。 主持失声痛哭,自责糊涂,弟子们商议如何去将菩萨找回来,有人提议先不动声色派人到各庙寻访,访到真身再作道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一弟子访至山观镇一僻静庙宇,见到朝思暮想的禅师,菩萨真身,主持出面验证,果然从菩萨指心流出血来。但谁肯承认这个事实,当先菩萨启程时有地方官员沙门师兄及数万百姓作证,主持投诉无门,幸得菩萨托梦,大家不必争了,我吃南朝的饭,管北朝的事。事情虽告平息,佳话传了千年。到禅师殿请比较困难,不少地方在自家庄上的庙里塑起伏虎禅师像,求雨一样灵光,所以除广福寺有铜像外,泰兴郭庄地藏庵、桑木桥朝东庄、小马庄、口岸东万庄、汪群薛垛庄、古溪顾东庄、靖江孤山寺、河失庙头庄,张桥接引庵还遗有早年伏虎禅师的老虎一只,每五、六个村庄,有庙的地方就塑有伏虎禅师像,尊伏虎禅师为禅师菩萨,供奉至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二月初八禅师菩萨生日,有禅师菩萨塑像的乡间小庙,都举办庙会,特别是莲子荡(现广陵禅师村),历经千年,越办越红火。六月初二是广福寺禅师菩萨涅槃得道的日子,禅师殿周围一百零八庄的村民,及如皋、靖江、海安等地方的信众也会赶来烧香,人流如潮。 古禅师殿 伏虎禅师殿古庙位于泰兴市广陵镇禅师村(原名宁界乡莲子荡),本为纪念伏虎禅师菩萨舍身求雨而建,历史上的禅师殿曾三次迁址,四次重建。禅师村北莲子荡,有禅师菩萨洗钵池,是禅师殿初建之地。莲子荡洗钵池所在的位置离现禅师村的直线距离约有三公里,旧时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统称为莲子荡。洗钵池原在大路边上,圆圆的约有四分地大的面积,池水清澈,旱不干,涝不溢。相传此地乃禅师菩萨洗钵之地,池边一株水桶粗,五尺左右长的黄杨木树,倒长在洗钵池上,枝繁叶茂,树枝盖了大半个池面,这黄杨木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是何朝何代人所植。村里的小孩子喜欢爬到树干上玩。将树皮磨得滑溜溜的,树两边还有两块假山石,小巧玲珑。池边的一口古井年代久远,井栏上多道粗粗的绳子印,不是几代人能磨得出的。 一九九0年开莲苏河穿洗钵池而过,人们在池边的浅土层中挖出大批木桩,开始人们以为是桥桩,可桥桩又怎么这样浅,有人讲这是古禅师殿的柱脚,细看果然是横竖上行,是桩脚确实无疑,洗钵池遗址在现莲心桥西侧。 莲子荡的老人还记得,旧时天旱求禅师菩萨施雨,请菩萨的地方多,菩萨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菩萨还末出庙门,庙僧总会设法劝住早来的人家,让菩萨先去莲子荡,理由是那里是禅师菩萨出生地,禅师殿祖庭故址,此说法世代相传沿习成俗。洗钵池遗址还能找到雕凿精美的石器残件。 从洗钵池向南五公里的小袁家堡是禅师殿第二、三次的重建之地,相传这庙基有二十多亩,庙建不久,地面下陷,殿屋遭到破坏,没过多久,下陷之地又浮上来,重建之后再遭破坏只好另选佳址,当地人曾在庙基地平线下两米深处挖到大缸,坛子等寺庙生活用品。庙迁到禅师村后,文化大革命前禅师殿僧人每到清明定要去庙基给老祖师们扫墓。 原殿座落于禅师村四组,禅师小学北面(现禅师小学也已废弃),占地约八亩的一个方形小岛上。建有正门、前厅、大雄宝殿、东西厢房、藏经楼、方丈室、偏门及四周院墙等。
整个庙宇气势宏伟,环境优雅,前厅正面塑有弥勒佛一尊,背面塑二郞神等神像两尊,两边塑四大金刚神像。 大雄宝殿气宇轩昂,古朴端庄,为方形四柱式单檐唐代建筑,与现泰兴儒学前文庙大成殿(现烈士堂大殿)相仿。殿脊中央一座分风乌铜葫芦顶直指云天,手臂粗大的铁索斜拉四角。飞檐翘壁,屏风排门,一字排列的兽头殿角,翘指天涯。殿堂中央上方矗立着三堂巨型如来佛尊,下坐三尊禅师菩萨塑像,神采奕奕,两边塑有十八罗汉。东南方挂有一口铸铁古钟,西南方置一口硃身大鼓,后边塑有三界诸神,玉皇大帝,赤脚观音,四海龙王等,东边厢塑有十殿阎王菩萨,风、雨、雪三娘娘,西边厢塑有南海观世音菩萨。后排为土楼,五堂佛尊端坐中央,两边玻窗木橱内藏有若干佛家经典,天井内有焚香炉一座,院内植有五棵数百年高龄的参天古银杏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禅师古殿的修缮,清代以前无记载查考,清朝嘉庆年间,曾大修过一次,立碑以记。民国二十二年,主持方丈龙云募化修缮,殿庙改称“禅师香院”。
这座古庙从建筑设计到修缮扩建,其用料之精当,用工之考究,在周边古庙中,乃属上乘。大雄宝殿的墙面都是糯米汁泡石灰垒缝而成,砖线墙体细腻清晰,大殿和土楼内均为磨光罗底砖铺成,其水平度和平面度勘称一流。 解放后,新建禅师小学、陈家庄小学时,将庙正门、前厅、后楼西厢房拆除。铁钟于60年代大炼钢铁时被毁,五棵银杏树在合作化时被伐,佛像及大雄宝殿在文革中全部毁掉。
禅师殿在当地名声极大,来请禅师殿僧人外出做佛事的常应接不睱,主持龙云要考虑家中的人员情况,按顺序安排,而庙里的烧火僧每当到此刻,往往是来者不拒,主持感到十分奇怪,跑到这几家同时做佛事的道场,都确是禅师殿僧人,当地皆传禅师殿僧人有分身法。 据禅师村的村民讲:日本侵华期间,一队日本兵到莲子荡扫荡,见到伏虎禅师殿十分惊奇,问寺僧:“中国乡间怎会有与日本奈良唐昭提寺一样雄伟庄严的殿宇?”寺僧回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你们日本的佛教本是唐代从中国传过去的。那唐昭提寺也是仿中国唐代建筑,我们这伏虎禅师殿可是唐朝的原物!”此后驻禅师殿附近季市镇踞点的日本鬼子,也常来禅师殿烧香求菩萨保佑。 日中关系恢复以后,当年曾驻扎在季市的日军大佐佐木二郞专程从日本来禅师殿烧香,拜谢禅师菩萨当年的救命之恩。据述,初来季市,得到情报,陈玉生领导的新四军和朱纪冀的抗日义勇军(此人积极反共,后投靠我日本)都会在同一天晚上来夺据点,而我兵少力微,不堪一击,情势危急,命悬一线。实在无法思来想去,决计赴禅师殿求佛。我明知菩萨不会同情我这倭寇,但还是怀着侥幸心,硬着头皮去了,我求菩萨当晚下雨,化解战争。也许是菩萨权衡了三军对仗的后果。当晚虽晴空万里,黄昏就风吼雨急,下了一夜,我逃过一劫。今来此处一是向当地父老谢罪,拜谢菩萨再造之恩。 据禅师殿的老人讲,过去禅师殿一带的人家遇到医生比较难办的病就来禅师殿求禅师菩萨,并将菩萨身边的老虎请回家,病好了再将老虎送回来谢菩萨,这个办法效果特好,请老虎的人家多了,庙里不得不在菩萨身边多塑几只。据讲至今还有一只在文革破庙时被人带回家,现在经常在附近人家请来请去。 解放前夕,国民党还乡团夜袭莲子荡附近共产党某乡长家,没抓到乡长本人,怒将乡长的妻子倒裁进一口深井后,扬长而去。第二天早上有人来井上打水发现井内有人,赶忙用绳子将她救出。问她为何倒裁在井里,上身会是干的,人也没有受伤。她说下井时有一眉心长红痣的男人用手托住,再嘱我站到他肩上,闭上眼睛,一会儿就有人来救。大家认定,能在井下救人眉心有红痣的肯定是禅师菩萨。 解放前,莲子荡东南的徐家庄乡民来禅师殿请菩萨施雨,路过富户江老二家门口,江老二不相信菩萨神威,指着晒在晒场上几十晒垫粮食讲,如果今天这么好的天能够下雨,我这几十晒垫粮食一粒不要都送给你们徐家庄济贫。谁知请菩萨求雨的队伍刚走过去不远。乌阵陡暗,下起了暴雨,江老二没敢食言。将几十晒垫上万斤粮食全部送给徐家庄乡邻。 二十世纪六十代初天旱,小吴庄派丁道南撑着渔船请菩萨去施雨,佛像上船。河面上陡然风急浪大船不能动。丁道南马上意识到怕是菩萨嫌渔船杀生不肯驾临。马上跪下来祷告,船本无过,捕鱼乃渔人生计。施雨是为救一方乡民,船得开动求雨成功,老人健在,谈及此事万分感慨。 曾亲身参加过日伪时期泰兴城请禅师求雨法会,现居普陀山杨枝庵颐养堂的90岁觉义禅师记述。 禅师菩萨的轿仗到了泰兴,有个参加监视此法会的日本鬼子不相信菩萨神威,恶狠狠地对佛像开了一枪,子弹碰到佛像大腿后竟反弹过去,将开枪的鬼子打死,在场的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而参监的鬼子皆吓得目瞪口呆,鬼子司令部决定将菩萨像抢回日本,并强请禅师殿方丈龙云护送,车至七圩熄了火,怎么也开不上前随车的龙云师付告诉鬼子是菩萨不肯去,同行的一个李翻译也讲普陀山曾有观音不肯去日本的典故,强行路上肯定会翻船死人,押车的鬼子害怕不测,报上司批准调转车头,将菩萨送还禅师殿。 禅师殿是禅宗曹洞派道场,传到已故宏斋已是二十三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禅师殿寺僧宏惠被选为泰兴佛教协会文革后首任会长,庆云寺主持,寺僧宏斋自筹资金在禅师殿建了佛堂,把禅师菩萨重塑好,开始了佛事活动。每年二月初八又恢复了庙会,每年庙会来客达十数万人。 伏虎禅师殿是千年古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重修千年古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心愿。为了传承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兴佛教协会在禅师殿组办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活动点,并将庆云寺一偏殿迁至禅师村改建,以期逐步恢复胜迹。
广福律寺 当年的广福寺始建于唐光化二年即公元889年,相传最初是扬州石塔寺僧人募化建成,后经宋、元、明、清历朝950年兴衰至清代,扩建修缮,前后有弥勒、慈氏、文殊、大悲、普贤、释迦、地藏、观音、罗汉、吉祥十座院落,所以又名十院寺,广福寺房舍整齐,殿宇巍巍。是旧泰兴最雄伟壮观的庙宇,被当时的文人雅士列为泰兴十景中的第四景。
广福寺为戒律院,东起盐城诸县,南到南通海门海边,西临长江,北至兴化、高邮、宝应各县,僧人授戒,居士皈依,各庙宇律僧的培训,对破戒僧的执法,其地位之高,仅次于镇江焦山定慧寺。 广福寺对社会不进行超度法事及商业性的佛事活动。公益活动例外,七月三十斋孤,寺僧到县城各处放斋孤焰口。广福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香资、社会捐赠和庙产地租收入。(庙里的田产也是施主捐赠的)。广福寺清同治五年开办慈善性的义塾(免费招学童读书)。光绪三十年又在知县龙璋倡导下创办初等小学,校址即在广福寺华严境所,我国近代著名的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书法家、教育家朱东润先生曾在此启蒙。 广福寺伏虎禅师像是大铜像,不便搬动,只可在广福寺敬香,办禅师忏求雨出会,一定要到宁界莲子荡伏虎禅师殿去请。广福寺不因出了伏虎禅师而改变其律寺功能。 据健在的老人回忆,民国十二年、十六年、二十六年、三十二年,泰兴举办过四次请禅师求雨活动。雨后三位禅师迎回广福寺大殿,做一夜法会,唯独最后一次民国三十二年三师付留广福寺做了五天法会,后县城佛教堂会组织人员,隆重送回禅师殿登堂。 历史上的战争和朝廷灭法等诸多因素,广福寺、禅师殿多次长期被夷为平地,广福寺在明朝曾被改成道观,后重建虽在原址,但广福寺禅师的法号却因长时间记载丢失而融进了历史。禅师菩萨普度众生的故事因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得以保存。 广福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遭日军飞机轰炸。炸毁了大雄宝殿一部分。劫后人们在抢救死伤僧人,清理废墟时,惊奇发现有一块巨大的照面方,一头夹在一尊泥塑佛像的胯下,其余的竟悬在空中,人们怎么也想不通,一尊不大的泥塑佛像怎能承受一块大照面方的重量,都说是菩萨显灵。庙里请了专业箩脚行里的人来搭起了脚手架费了好几天,才把照面方取下来,真是不可思议。 到五十年代初广福寺被改成政府第一招待所时被彻底拆毁,现国际大酒店建在广福寺遗址上。 继往开来 佛教传到中国的两千年,伏虎禅师是唐代以来,被后人供奉、爱戴一千多年并尊为菩萨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僧人,他是历史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珍贵、最丰厚的佛教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光大他利益众生的精神,意义十分深远。
禅师济世年久长,历经清明元宋唐,
出家广福寺为僧,伏虎惩恶正气张。
诵经明心悟真谛,修行利他内涵意,
心为众生谋福祉,赴汤蹈火志不移。
驾鹤彩云缥缈中,涅磐西去觉圆融,
应无所往行布施,有求必应法雨弘。
佛即是心心即佛,济世觉人玄妙法,
移风正俗弘善业,心行佛道妙正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