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教育 > 正文

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之花格外红

2015-06-24 浏览次数:

  (记者 叶余华 通讯员 蒋俊斌)日前,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赴常州绿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回访2014年毕业到该公司就业学生的现状,同时对接落实今年毕业生就业事项。据介绍,去年该校共有15名毕业生到该公司就业,今年已落实到该公司就业毕业生32人。

  2011年,省供销合作总社在泰兴召开系统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会议,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在会上作办学经验介绍。新时期,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培养出“香饽饽”技能型人才?面对时代赋予职业学校的这一课题,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内部管理,扩大对外合作,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实现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稳步提升。

深化教学改革,持续高企升学率

  职业教学改革向何处去,以何标准来评判职业教学成效?面对时代新拷问,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将实功下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导效用上,向每一节课堂要效果、要质量。

  教改,师资力量增强先行。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0人,占专业教师的52.6%。

  针对学生的学业基础实际状况,该校坚持以学生适应性学习为方向,强势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文化课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专业课围绕技能目标,大胆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采取“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教学以中级工等级标准为目标,划分若干技能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项训练,逐项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补训补考,这样滚动式推进、螺旋式上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采取“勤训练,多考查,常竞赛”的方法,不断强化技能教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初步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有力推动了以对口单招为主要代表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

  2013年,该校学生参加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有12人进入本科线,2014年14人进入本科线,2015年进入本科线达20人,连续3年本科进线率居全市前列。2013、2014年该校学生勇夺对口单招机电一体化专业泰州市状元。

联姻名校名企,开通就业直达车

  就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为打破地域局限、开通就业快通道,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确立了联姻名校名企、借船出海的办学思路,大力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骨干企业加强合作,着力形成办学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与江苏牧院、无锡南洋学院、徐州九州学院、常州建东学院等多家院校建立起稳固的协作关系,互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同时,与省内外13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吸收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校企共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合作。特别是与企业全方位开展深度紧密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基础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普通话贰乙、计算机一级B、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考核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文明风采、专业技能、创新和创业大赛,有近百人次获奖。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就业巩固率达98%以上,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坚持德育引领,造就全面高素质

  新时期,职校学生以何素质和形象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的岗位需要?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品质发展、精细管理、彰显特色”的要求,紧紧把握德育工作的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着力培育高素质的全面型技能人才。

  坚持抓常规、抓基础、抓基本,该校坚持德育工作紧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就业,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始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及班集体建设,努力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模范作用,扎实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向精细化发展。

  在校园管理中,该校把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把《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公民道德规范》作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标准。特别是把“三别、四带、五无”的标语牌悬挂到每个班级,要求学生熟记内容,自觉遵守,并发动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组织学生会、班干部和学生纠察队督查行为习惯情况,促使学生逐步告别陋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