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科技 > 正文

夏季养生当养心

2012-07-02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我的健康 我管理

    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教授的嫡传弟子闫珉川,是中国顶级私人医生专职保健机构——太医馆的创始人,他提示读者,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活跃。为适应炎热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气候。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清楚指明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阳气。

    《黄帝内经》里所指的“春夏养阳”,也是同样说法:即使是在炎热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顺之。

    中华养生之道十分注重情志养生。闫珉川每谈养生,必关照精神调养。夏季需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为解释“心静自然凉”,闫珉川先抛出了“心不静”。心不静,则神游万仞,也就是胡思乱想。精神所到之处,也是激发阳气之处,阳气激发点越多,神思就更无法约束。同样阳气无端消耗过多,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阳气就会减少。此时人体浮阳外越,就会感觉热。而心静,则阳气守元,抵抗外界的能力加强,同时体内能量消耗减少,自然就感觉凉爽了。

    对于夏季养生,宋代养生专家陈直曾在他的《寿亲养老新书》里有较详细的论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糜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在这里陈直提出了众多夏季健身措施,如属于小劳的汲山泉,抬松枝;属于夏季旅游的步山径、抚松竹;属于戏水活动的弄流泉,漱齿濯足等。除健身外,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也是夏季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