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科技 > 正文

吃“铬胶囊”会不会导致中毒?

2012-04-25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了含皮革下脚料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用胶囊,铬超标最高达90倍,其中不乏知名制药企业。这是继本月人们对老酸奶和果冻是否使用了工业明胶产生争议之后,再一次引发的关于工业明胶安全性的热议。

    明胶分为食用、药用及工业用

    文献显示,明胶是动物的骨骼、皮肤、肌腱等结缔组织所含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传统的明胶生产工艺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的明胶60%以上用于食品、糖果工业。明胶在医药和工业生产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化妆品、外科敷料、止血棉、化工、感光材料、饲料加工、胶合板、印刷、粘合剂等生产领域。

    依据原料来源和用途,明胶可大致分为食用、药用及工业用三大类。食用和药用明胶,需要取自动物新鲜的骨骼、皮肤、韧带、肌腱等组织,不得经过任何类似于皮革鞣制等化学处置过程。而用皮革鞣制下脚料制作的明胶,只能用于工业。

    “工业明胶中的有害物质有很多种,不仅仅是铬,还有很多其他重金属及微生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铬等重金属不仅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危害,还会对血液系统及细胞造成破坏,导致骨骼方面的疾病,对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并带来致癌的隐患,甚至还会影响人的遗传基因DNA。

    “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差别是看不出来的,有可能存在产品符合标准,但事实上不排除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董金狮进而指出,现实中某些企业违规操作,用工业明胶代替民用明胶,或者把工业明胶掺进民用明胶,这是很难被检测机构发现的。

    据了解,目前工业明胶在我国的检测技术还是空白,虽然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工业明胶在列,但检测方式却是“无”。

    铬超标隐含其他共存危害

    《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毫克/公斤。

    “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体内均含有微量铬,自然界中铬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形式存在。”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教授表示,三价铬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铬是有害元素。铬的金属形式通过消化道吸收率很低。考虑到人们在一定时限内摄入铬超标胶囊剂量有限,因此,即便胶囊含有六价铬也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的发生。但胶囊铬超标,具体危害不是一个铬中毒所能涵盖的。

    郝凤桐认为,胶囊铬超标,更像是个风向标。在皮革鞣制过程中,皮革可能经历了硫化钠脱毛、芒硝浸泡、浸灰、浸酸、铬鞣、染色等环节。胶囊铬超标,说明了所用明胶原料包含了皮革含铬固体废弃物,其具体危害不是一个铬中毒所能涵盖。“就像一个地区食品卫生状况欠佳,细菌性胃肠炎高发的背后,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胶囊铬超标,其他危害共存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

    不必因铬胶囊不敢吃药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出现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问题,并不奇怪,很多人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不讲良心。所以,采取了种种非法手段来造假、制假,以次充好,赚黑心钱。问题是我们要从事件中总结什么教训。

    “在2000年新版的药典标准里并没有关于胶囊的质量标准,也没有对铬的标准,2000年以后的药典才对此定了标准。”孙忠实解释说,一是当时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不能知道胶囊里是否有铬,含多少;二是,没有标准标明胶囊里有多少铬会造成人体损害。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毫克/公斤。现在有超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的。“但是,即便有这样的现状,我们也不要恐慌。”

    孙忠实认为,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含有铬的食品或者药品,那是会中毒的,而其是慢性中毒,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上。但是,如果吃一种药或者两种药,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吃两个,也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面对这样的事情,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这样造成老百姓都不敢吃胶囊了。

    选择胶囊药品有“三看”

    另外,董金狮还对胶囊的颜色存在质疑:现在胶囊的颜色是五颜六色,而好的明胶应该是透明的,是没有颜色的。

    对于如何选择胶囊药品,董金狮透露,先看胶囊的颜色,不要太鲜艳,因为很有可能里面的颜色超标;其次要看胶囊是否脆软,有些外壳太脆的胶囊壳中可能就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最后,在吃胶囊以前,再看看有没有细缝。

    “现在被曝光的用工业明胶代替民用明胶的现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董金狮指出,现实中,企业更多的是把工业明胶掺进民用明胶来降低成本,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很难查出问题。“因此,下一步政府和媒体的注意力应该关注‘掺’的问题,而非‘代替’的问题,即重点关注和打击那些现实中把工业明胶掺进民用明胶的企业。”董金狮直言。(记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