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科技 > 正文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 打造创新引擎 发展创新型经济

2012-04-12 浏览次数:

  (记者 马宏飞 特约记者 吴斌)4月10日下午,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贯彻中央、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泰兴科学跨越发展的动力之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兆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育林作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孙云主持会议并宣读2011年度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决定。市领导王中先、耿元进、杨晋安、姜佩剑、薛晨光出席会议。

  201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在优势。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138项,获国家、省资助资金286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完成专利申请27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43件;专利授权量10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7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8.8亿元,增长40.3%,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40.8%,列泰州市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连续五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会议指出,今年是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各地各部门必须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重点,更大力度抓创新,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力争全年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达2.7%;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2.3%。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打造创新引擎,大力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以市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虹桥医药原料药科技产业园、市环保科技创业园、市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业园、中奥绿色技术科技园等创新型园区为主阵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服务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和创新载体发展,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优选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乡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以及骨干企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力争建成创新型乡镇1~2家;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抓手,围绕产业升级“468”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重点项目,组织开展相配备的科技支撑计划,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依靠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加大资助和奖励力度,加快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贡献率。

  要完善创新平台,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打造科技资源与科技信息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城规划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我市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创新高地、聚集各类研发创新精英的人才高地、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高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建立院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立一批专业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和信息、咨询、策划等服务平台,为成果快速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派出单位与地方、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要汇聚创新要素,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加快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延令千人”计划、人才强企“五大工程”,年内确保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40名以上,其中海外优秀人才20名以上。重视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实施“新技师倍增计划”,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注重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培养、锻炼一批本土科技人才;加快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培育工作体系,开辟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力争1~2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加快推进政策机制创新。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效应。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全面落实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

  会议强调,泰兴过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泰兴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创新驱动。各园区、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企业兴衰的高度来把握,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上更为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扎实的措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跨越,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