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杀虫剂究竟对人有哪些危害?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把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反复洗上几遍,以减轻农药污染对自己的危害。其实,在人们身边还存在大量的废弃杀虫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它们对人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且长久。那么,废弃杀虫剂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能否通过人工处理实现百分百消除污染、杜绝危害,处置过程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固体废弃处理技术方面的专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科学解读。 杀虫剂慢性毒害不容低估 在北京家乐福马莲道店一排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杀虫剂品牌映入眼帘:雷达、枪手、飞毛腿、榄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蒋建国教授说:“目前,市场上可见的杀虫剂属于生态杀虫剂,是一种低污染、低残留,易降解、微毒的农药。现在国家进行处置的主要是原来那些含氯较高的POPs废物,包括原来生产工厂的库存及废渣,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再处理。” 不论是杀虫剂还是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具有共同的属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郑明辉说:“一是在环境中难降解,对微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可持久存在;二是亲脂性强,可以通过食物在人体脂肪中富集,代谢困难;三是具有一定的毒性,有些可直接致人死亡,有些则是长期暴露可造成慢性中毒,引起一些疾病甚至致癌、胎儿畸形等;四是能够远距离迁移,进入大气后可随灰尘或雨水扩散到其他区域。” 郑明辉表示,不仅环境中高浓度的POPs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危害,低浓度的POPs也会通过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和日积月累,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 被禁杀虫剂仍有长期污染 滴滴涕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在20世纪上半叶对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滴滴涕,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甚至几乎因此而灭绝。 随后,更多的事实证明,滴滴涕的累积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巨大危害。基于此,许多国家开始立法禁止使用滴滴涕等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 郑明辉介绍说,2009年,国家全面禁止在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等有机氯农药,以降低污染水平。与此同时,既能保证杀虫作用、农业丰产,又能在环境中快速降解的农药替代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然而,被禁用的那些农药危害已经悄悄“潜伏”进自然环境中,继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郑明辉说,POPs主要有两种累积方式。“一是在大规模使用过这些农药的地区,因其自身很难降解而残留在土壤中,并缓慢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对作物、环境产生影响;二是通过降雨及泥土冲刷进入河水,POPs能富集在水体颗粒物中,使河流的底泥成为新的污染源,威胁水生系统。” “POPs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监测成本高,全方位监测难以开展。”郑明辉建议,至少要在敏感指标区域做一些定期监测,如受污染的河流底泥等,尤其是经过食物链传递的牛奶、鱼等产品应形成定期、常态的监测机制。 高温焚烧难于一劳永逸 蒋建国表示,“环境中的POPs很难收集且高残留,最好的办法是切断污染源。”因此,对库存的杀虫剂POPs废物必须逐步完成安全处置或环境无害化管理。 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处理杀虫剂POPs废物,即通过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气体。 高温焚烧能否彻底清除POPs?郑明辉表示,处理单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运营单位应保证处理高浓度POPs废物时的消除效率达到99.99%以上,具有这种资质的单位非常少。” 郑明辉强调,高温焚烧技术本身没有什么难度,但运行程序符合标准比较难。“焚烧炉要保证燃烧充分,万一未燃烬,会产生二噁英等毒性更强的污染物,而催化降解二噁英的成本要比处理有机氯农药高很多。” 当然,很多新技术已经在国外应用,为什么我国不尝试一些更加保险的方法确保POPs废物百分百得到处置呢?郑明辉说,“新技术在实验室验证效果好,不代表在大规模实际工业化应用中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要进行成本核算,要替代现有技术必须论证新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郑明辉表示,尽管农药类POPs退出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环境中的农药类POPs的残留量逐年减少,但不能放松对POPs的警惕。“对废弃农药的及时销毁和对高污染场地的识别与有效管理,已成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刻不容缓的大事。”(记者 朱丽) |